首页 > 资讯

电池也需要“护照”?_全球时讯

来源:36氪 发表时间:2023-03-23 10:23:32
分享到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交《关于开展我国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强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提案》,指出“电池护照”是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体,可实现对动力电池全供应链的透明化数字管理。

“电池护照”概念对大多数国人来讲相对陌生,它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行业倡议,最早是2019年由全球电池联盟(GBA:Global Battery Alliance)提出来的。GBA由世界经济论坛成立,是首个全球性质的电池协会,其成员涵盖电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欧洲的矿业巨头(如欧亚资源集团)、材料巨头(如巴斯夫)以及BBA等车企,也包括一些美国和韩国的新能源主流企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电池护照,本质上是一个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系统。其核心举措是用“电池护照”来记录每一块动力电池的数据,比如材料来源、制造历史、技术规格、碳足迹、ESG指标等信息。预计“电池护照”将以二维码标签的形式呈现,通过该二维码可访问制造商信息、电池类型、容量信息、电池健康状态、分开收集符号与超限物质化学符号等信息。

动力电池是否需要一本“护照”?宁德时代为什么这么积极推进“电池护照”?“电池护照”落地是否现实?以上都是本文试着回答的问题。

1 透明的电池价值链

“电池护照”为什么不叫“电池身份证”?对此,德国联邦经贸事务与气候行动部工业政策负责人Berhard Kluttig先生在2022年12月由德国工业协会(VDI/VDE)组织的电池生产讨论会开幕致辞中,做出了官方解答:因为电池护照这一表述,可以准确传达其三个重要特性:

1、国际性:不同于身份证(ID),电池护照的有效性将会跨越国界,并在国际间得到认可。

2、差异性:如同每个国家的护照都拥有独特的设计一样,电池护照强调的也不是统一的设计,它容许各国企业和机构在法规框架下拥有一定的自由度来构建自己的电池护照体系。

3、统一性:与不论持哪种护照通过海关时的电子查验一样,护照对应的部分信息都能通过访问数据库,开放给有权限的访问者。

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可通过“电池护照”,简单直接地查阅电池产品的相关信息。它将为全球电池价值链带来新的透明度,在所有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收集、交换、整理和报告有关材料来源、电池的化学构成和制造历史及其可持续发展表现的可信数据。

1 月 18 日,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GBA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并表示,电池作为开启能源转型的关键,属于材料和资源密集型的,在整个价值链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和环境影响,其中包括材料采购、加工和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童工和侵犯人权等问题。通过引入电池护照能为电池价值链带来透明度,是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之中建立可持续电池价值链的关键一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当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能耗大、成本高、二氧化碳排放较严重。因此,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电池生产本身需要率先实现绿色化。“全球电池碳足迹法规将会实施,所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绿电实现电池生产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2 话语权之争

在欧洲酝酿新电池法规的同时,国内也在同步跟进。今年2月22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专委会发布了一份团体标准——《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对产品碳足迹评价流程、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产品碳标签评价报告等作出指导。

在提交今年全国两会提案前,曾毓群不止一次提及电池生产环节的低碳化发展。

比如在2022年的提案中,曾毓群建议,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同年8月,他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国外针对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标准、政策、法规的研究已经率先启动,并且在加快推动,“电池产品的碳属性,已成为欧美下一步监控的重点,而中国作为电池生产大国,在电池碳足迹的研究已明显落后。”

可见,在当前的动力电池市场,碳竞争力已经越来越重要。据车百智库第5期(总第55期)调研报告《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向》分析,国际绿色壁垒或将形成,可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国际化产生冲击。

2022年3月17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获得欧洲理事会一致通过,该法案要求从2024年7月1日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电动汽车电池才能投放市场。对想要进军欧洲市场的企业来说,建立碳足迹体系已是不容回避的功课。

图自:车百智库研究院

再来看几组数据。

据全球资讯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最统计的电池装机量数据,宁德时代2022年全球电池装机量高达191.6 GWh,市占率为37%,而根据宁德时代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其海外的装机量增长速度明显,境外业务毛利率水平高于国内。全年宁德时代海外营收769.2亿元,较2021年的278.2亿元大增176%。

按照电池原材料咨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预估,到2031年,欧洲的电池产能将达到1200GWh,其中中国企业在欧洲的产能将达到331 GWh,规模居首。随着欧盟相关规定逐步落地,电池护照可能会成为国内电池企业进军欧洲,甚至是出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领头人,往这方面走无可厚非。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也表示,目前我国拥有较完整且具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应积极参与并主导“电池护照”相关标准的制定,促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掌握国际话语权。

未来通过电池护照,能倒逼产业链中更多的企业关注到电池的碳管理,一起朝零碳电池努力。

3 两大落地挑战

实际上,中国企业由于缺乏技术与经济实力,普遍未把减碳实质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整体减碳基础相对薄弱。2021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大幅增长78%至284.3亿美元,随着碳贸易壁垒的建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动力电池出口领域建立的优势被削弱的风险较高。

在全球竞争中,中国汽车如何突破重重“碳壁垒”?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合力完成的必答题。

车百智库研究员曾玮良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从自身出发,在制造端,创新低碳电池生产工艺,充分结合绿色电力应用;在技术端,提前布局下一代关键材料、技术;在供应链端,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在回收端,着力提升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水平和经济性,最终达到产业全链条、资源全周期的良性循环。

此外,曾玮良认为“电池护照”落地推广也面临几大挑战。

其一便是缺乏国际间通行的统一标准。无论是产品层面上,还是企业维度上都是有标准的。但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标准的技术参数和因子有所不同,如何实现互认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其二是数据精确性较差。记录过程中如何保证保障不同企业产品中所涵盖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可追溯性同样存在挑战。

其三是企业的积极性和落地。考虑“电池护照”落地推广所需的成本和投入,在缺乏强制性政策法规要求时,如何激发企业作为参与和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参与度也是重点需要考虑的方面。

在张永伟看来,若未来广泛推广“电池护照”,制定标准是关键。“尽快完善我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相关标准体系,并推进国际互认。”企业越早参与标准制定,越能够更好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提前布局。具体来说,行业层面,应重视碳足迹盘查相关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开展相关数据平台建设;企业层面,应加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的披露与实践。

关键词: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