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八问“吨粮田”,它能否成为今年丰收主力军? 微动态

来源:新京报 发表时间:2023-06-19 08:58:14
分享到

良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良种是粮食生产的根基,良法是粮食生产的保障。粮安天下,但如何才能安粮?202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吨粮田创建”,这也是“吨粮田”这个名词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什么是“吨粮田”?怎样才能建成“吨粮田”?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吨粮田”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在2023年夏收紧张进行之际,新京报记者在实地探访的同时,也采访了多位农业专家,详解“吨粮田”的来龙去脉,以及中国下大力气创建“吨粮田”的战略意义。

曲周盐碱地变成“吨粮田”。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相关资料图)

1 什么是“吨粮田”?

新京报:这次麦收新京报记者探访的粮田,亩产收获有的是千余斤,为何能叫吨粮田?吨粮田如何计算?我国哪些地方吨粮田较多?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永贵:你们探访的是这一季的收成,不是全年产量。简单理解,吨粮田即每亩地周年生产1000公斤粮食的田块。周年生产中,有些地方一年种植两季,如稻麦轮作、小麦玉米轮作等,有些地方一年只种一季,比如东北的玉米、水稻等。不管是一季还是两季,或者更多,只要周年中产出一吨以上粮食,就是吨粮田。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淮海就开始创建吨粮田,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山东德州,较早提出吨粮田创建,到现在,当地已经在创建“吨半”粮田了,当然,吨半粮田也属于吨粮田范畴。

创建吨粮田,就是要最大限度挖掘粮食产量潜力,重点抓好良田、良种以及栽培种植技术、农机精量播种和减损技术。从良田角度看,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等粮食主产区的中高产田均属于吨粮田,而且建造了高标准农田,粮食保障能力很强;中低产田是今后一段时期吨粮田发展的重要目标,应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中低产田旱涝保收能力,实现周年生产粮食超过1000公斤。

在良种良法方面,新品种与新栽培技术结合可加快推进吨粮田实现目标,例如内蒙古通辽以及新疆伊犁、昌吉等地推广使用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也在大面积种植区域实现了吨粮目标。

此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也提升了播种质量,有利于种植管理的精准度,同时机械化程度也降低了收获和收储环节的粮食减损。整体来看,通过强化农田条件基础建设,结合良种良法良机技术,可加快实现吨粮田创建目标。

2 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吨粮田?

新京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吨粮田,在“十九连丰”的时候,为何仍在持续强调提升产量?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目前来看,我国人口增速在放缓,为何还要不断强调和重视粮食产量?其实,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我们的粮食刚性需求还在不断增长,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增长。从品类来看,两大口粮基本可以实现自给,小麦供需大体平衡,水稻略有富余,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消费中,直接食用的粮食数量在不断减少。相对来说,其他粮食作物的供需缺口就比较大,比如大豆,众所周知,我国每年进口大豆近亿吨。玉米缺口当前大约在5000万吨,其根本原因是饲料用量增长,我国玉米大部分用于饲料生产,进而生产肉蛋奶等产品,其实也是间接为居民生产食物。

总体而言,我国粮食供需仍处在紧平衡状态,尤其随着形势不断变化,我们必然要依靠自身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因此,也就需要不断地提高粮食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且开发接近极限,未来耕地面积扩大的空间已经很小,大幅度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不太现实,提高单产应该是未来主攻的方向,这可能也是“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主要方向之一。

3 吨粮田会是今年的丰收主力吗?

新京报:在我国当前的粮食生产中,吨粮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当前粮食生产的主力吗?

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从当前的数据看,吨粮田还不是粮食生产的主力。2022年,全国粮食单产平均为387公斤每亩,这个数据,距离吨粮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着吨粮田不重要,恰恰相反,吨粮田对未来粮食安全的保障意义极其重大。尤其未来一段时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凸显,中国必须不断提高粮食的单产,以满足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在今天,面对人口相对较多、耕地相对较少的情况,国家提出建设吨粮田,对提振我们的信心至关重要,同时也显示出,我们粮食单产的潜力,还有很大的挖掘和提升空间。

未来,随着良种良法的推广,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的实施和推进,我国粮食单产水平必然将不断提升,吨粮田的面积也将越来越大。国家在此时提出建设吨粮田,也是为鼓励和促进粮食单产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4 机械化是高产的必要条件吗?

新京报:这轮夏收中,新京报记者在吨粮田中目睹了高频次、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这是否和粮食产能不断提升也有直接关系?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目前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稳产增产的贡献率确实在不断提高。举例来说,机械化玉米精量播种或水稻移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良好的田间管理,包括植保、施肥、灌溉等,需要使用相关农业装备,同样对稳产丰产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粮食收获方面,机收可以实现高效抢收,尤其遇到灾害天气,能够更好保障颗粒归仓。

当前,降低机收损失是行业目前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减损一般有四个途径。第一,提高收获装备性能,保证良好作业状态。也可在机器上安装智能化控制设备,当出现漏割、压行或损失较高等情况,及时提醒机手,或者自动调整。第二,强化农机和农艺技术融合,比如培育更加适宜机收的作物品种,要求成熟期一致,植株抗倒伏等。第三,推进农田高标准建设,使田块更加平整,“小变大、弯变直”,减少机械田间调头转弯,可降低机收损失。第四,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经验的熟练机手,作业损失明显低于新机手,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机手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同时推动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等组织发展,提升粮食机收专业化服务水平。

5高标准农田是不是都能建成吨粮田?

新京报:我国目前已经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并且这一建设仍在进行,吨粮田和高标准农田有何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卢昌艾:万物生于土、长于土,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根基,藏粮于地是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在粮食生产中,大部分都是露地种植,这也意味着对于耕地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以耕地质量来判断,我个人认为,达到吨粮的农田,基本上都是良田,耕地质量普遍在国家平均水平以上。

耕地质量包括耕地地力、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水平等,作物产量除了耕地质量影响外,还受到光照、积温、灌溉等条件的影响。比如我国华北地区光照较为充足,在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满足一年亩产一吨的会更多些,相对来说,南方吨粮田会少一点。南方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多云多雨,可能使得光照有所不足,如湖南、江西等南方区域。

如果说真正的高产区,那么新疆、云南的河谷地区可能是典型。这些地方光照条件非常好,在满足灌溉需求的条件下,产量会非常高。而东北地区如黑龙江,虽然土地肥沃,但光热条件相对不足,积温不足,实现超高产量更难一点。

总体而言,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是实现高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目的就是摸清我们的耕地质量家底,更好地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为未来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打好基础。

6小农户也可以建成吨粮田吗?

新京报:现代农业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往往更利于良种良法普及,进而实现高产,但当前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是否可以建成吨粮田?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小麦首席分析师刘锐:规模化和高产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纯粹因果关系。吨粮田是按照产量去衡量,而不是按照规模去计算。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年亩产一吨,往往需要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的转化成果,包括适应当地的良种,适合当地的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等。精耕细作的小农户,当然是可以实现亩年产一吨的。事实上,最早的吨粮田,就是出现在小规模的地块中,比如说科学家的试验田,其实都是小规模农田。

当前,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等,也使得小农户可以更方便接受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很多产粮区,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帮助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小农户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品种的多样性和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一个地区,每家每户种不一样的品种,品质特性都不一样,可能每种都很好,但这种生产模式下,小农户产品的商品性就有所欠缺,混收混储的粮食产品,品种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必然会影响后端的加工利用等。因此,未来如何提高小农户产品的商品性,可能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

7干旱缺水的地区也能建成吨粮田吗?

新京报:过去有吨粮千方水的说法,可见水是粮食丰收的根本。但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近一半的耕地是旱作耕地,一年一熟,这样的农田也可以实现亩产一吨吗?

中国农科院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梅旭荣:30年前,中国农科院联合地方科研单位在山西寿阳建立了旱作农业示范区,围绕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和旱地作物高效生产开展科技攻关。寿阳县98%的土地是靠天吃饭的旱地,是典型的旱作区。在高产方面,我们研发和集成了一系列技术,比如选育高效用水的品种、秸秆和地膜覆盖保墒、秸秆和有机肥增碳改土、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综合集成模式等进行了大规模示范应用,在“十一五”期间亩产就达到了一吨。

目前,寿阳县30%以上的农田实现了亩产春玉米一吨的产量,普通中高产农户,普遍可以达到亩产750公斤到900公斤的产量。而且,这些技术和模式,正在不断推广和辐射,比如甘肃,很多地方也做得非常好,配套耐旱节水丰产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春玉米的亩产也可以达到一吨。当前,我们围绕着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的目标,进行综合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集成,根据不同场景进行推广与集成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旱作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8 绿色农业能实现亩产一吨吗?

新京报:说到绿色农业,人们往往会想到有机和产量低等,如今农业科技发展迅速,是否可以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的高产,甚至亩产一吨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团队首席张晴雯:农业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如何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获得高产,正是目前农业科研中重要攻关方向之一。过去长期高强度集约化的种植,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农田土壤碳源补充不足、地力耗竭等,这些都是制约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痛点”。

近年来,科学家们研发集成了很多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技术、方法、途径等,使我们可以在保持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粮食的高产。这其中,有继承传统农耕经验的部分,也有利用现代科技改良农田提升生产能力的方法。比如,种养循环,提升地力是实现高产的途径之一。

相对于单一种植模式,种养耦合的方式,使得土壤有机质、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等,都有了显著提高。

但目前,我国种植趋于集约化、养殖趋于规模化,如何重构种养耦合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未来努力攻关的方向看,首先,要明确种养结合提升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与调控机制,同时重点解决各环节间,衔接匹配的关键技术。进而研发适合土壤地力条件、作物生长需求的粪肥精准施用与产能提升技术。同时,提出适宜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种养循环、提升地力与产能的模式,最终实现能量的合理流动、资源的高效利用、产能的稳步提升,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关键词: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